產(chǎn)品名稱 |
茶花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山茶是灌木或小喬木植物,高9米,嫩枝無毛。葉革質(zhì),橢圓形,長5-10厘米,寬2.5-5厘米,先端略尖,或急短尖而有鈍尖頭,基部闊楔形,上面深綠色,干后發(fā)亮,無毛,下面淺綠色,無毛,側(cè)脈7-8對,在上下兩面均能見,邊緣有相隔2-3.5厘米的細(xì)鋸齒。葉柄長8-15毫米,無毛。
山茶花花頂生,紅色,無柄;苞片及萼片約10片,組成長約2.5-3厘米的杯狀苞被,半圓形至圓形,長4-20毫米,外面有絹毛,脫落;花瓣6-7片,外側(cè)2片近圓形,幾離生,長2厘米,外面有毛,內(nèi)側(cè)5片基部連生約8毫米,倒卵圓形,長3-4.5厘米,無毛;雄蕊3輪,長約2.5-3厘米,外輪花絲基部連生,花絲管長1.5厘米,無毛;內(nèi)輪雄蕊離生,稍短,子房無毛,花柱長2.5厘米,先端3裂。
蒴果圓球形,直徑2.5-3厘米,2-3室,每室有種子1-2個,3丬裂開,果丬厚木質(zhì)?;ㄆ?-4月。
山茶花生長習(xí)性
山茶原產(chǎn)中國。喜溫暖、濕潤和半陰環(huán)境。怕高溫,忌烈日。山茶的生長適溫為18-25℃,3-9月為13-18℃,9月至翌年3月為10-13℃。當(dāng)溫度在12℃以上開始萌芽,30℃以上則停止生長,始花溫度為2℃,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在10-20℃。山茶的耐寒品種能短時間耐-10℃,一般品種-3--4℃。夏季溫度超過35℃,就會出現(xiàn)葉片灼傷現(xiàn)象。山茶適宜水分充足、空氣濕潤環(huán)境,忌干燥。高溫干旱的夏秋季,應(yīng)及時澆水或噴水,空氣相對濕度以70%-80%為好。梅雨季注意排水,以免引起根部受澇腐爛。
主要分布在中國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重慶及山東,日本、朝鮮半島也有分布。四川、臺灣、山東、江西等地有種,中國各地廣泛栽培。
壓條
梅雨季選用健壯1年生枝條,離20厘米處,行環(huán)狀剝皮,寬1厘米,用腐葉土縛上后包以塑料薄膜,約60天后生根,剪下可直接盆栽,成活率高。
播種
適用于單瓣或半重瓣品種。種子10月中旬成熟,即可播種。以淺播為好,用蛭石作基質(zhì),覆蓋6毫米,室溫21℃,每晚照光10小時,能促進(jìn)種子萌發(fā),播后15天開始萌發(fā),30天內(nèi)苗高達(dá)到8厘米,幼苗具2-3片葉時移栽。
修剪
山茶的生長較緩慢,不宜過度修剪,一般將影響樹形的徒長枝以及病蟲枝、弱枝剪去即可。若每枝條上的花蕾過多,可疏花僅留1-2個,并保持一定距離,其余及早摘去,以免消耗養(yǎng)分。此外,還要及時摘去接近凋謝的花朵,也可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以利植株健壯生長,形成新的花芽。
山茶花在藥用價值上亦高,有收斂、止血、涼血、調(diào)胃、理氣、散瘀、消腫等療效。在采花加工時,應(yīng)注意在春分至谷雨季節(jié)含苞待放時采摘,曬干或烘干,在干燥過程中,要少翻動,以免破碎散瓣,干后用紙包封嚴(yán),置干燥通風(fēng)處備用,以防受潮、發(fā)霉和生蟲。山茶干花以干燥、色紅、不霉、花蕾長大尚在含苞狀態(tài)者為佳 至于葉、根可全年采用,子成熟后采摘。
茶花因其植株形姿優(yōu)美,葉片濃綠光澤,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。茶花的品種極多,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觀賞花卉。原產(chǎn)于中國西南,主要分布在四川、云南、廣東等南方各省。
茶花的顏色多樣,有粉紅、潔白、半粉半白、嫣紅等等。茶花并沒有馥郁的香氣,香味若有若無。茶花的花朵形態(tài)各異:有的全展開了,花瓣層層疊疊,大花瓣緊緊包裹住里層的小花瓣,好像在保護(hù)它們;有的才展開幾片花瓣兒,隱隱約約地露出嫩黃色的花蕊;有的還是花骨朵兒,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。
九江順心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6年
———— 認(rèn)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