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紅花紫薇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滿堂紅,正名紫薇,桃金娘目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,是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。 紫薇花姿優(yōu)美,花色艷麗,花期長, 6~9月持續(xù)開放,故有“百日紅”的美稱,深受人們喜愛。
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7米;樹皮平滑,灰色或灰褐色;枝干多扭曲,小枝纖細,具4棱,略成翅狀。葉互生或有時對生,紙質(zhì),橢圓形、闊矩圓形或倒卵形,長2.5~7厘米,寬1.5~4厘米,短尖或鈍形,有時微凹,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,無毛或下面沿中脈有微柔毛,側(cè)脈3~7對,小脈不明顯;無柄或葉柄很短。
花淡紅色或紫色、白色,直徑3~4厘米,常組成7~20厘米的頂生圓錐花序;花梗長3~15毫米,中軸及花梗均被柔毛;花萼長7~10毫米,外面平滑無棱,但鮮時萼筒有微突起短棱,兩面無毛,裂片6,三角形,直立,無附屬體;花瓣6,皺縮,長12~20毫米,具長爪;雄蕊36~42,外面6枚著生于花萼上,比其余的長得多;子房3~6室,無毛。蒴果橢圓狀球形或闊橢圓形,長1~1.3厘米,幼時綠色至黃色,成熟時或干燥時呈紫黑色,室背開裂;種子有翅,長約8毫米?;ㄆ?~9月,果期9~12月。
是亞熱帶陽性樹種,喜光,喜溫暖濕潤,喜肥,耐干旱,抗寒性較強,萌蘗性強,稍耐陰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肥沃、深厚、疏松、呈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健壯,忌種在地下水位高或陰濕的環(huán)境中,對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,對粉塵吸滯能力強。
每年的11~12月采收種子,來年春3月份在砂壤土上條播或撒播。土壤在播種前用百菌清800倍液或高錳酸鉀800倍液進行消毒,用50%辛硫磷顆粒劑均勻噴灑于床面,以殺死地下害蟲。種子用50℃溫水浸泡2~4小時。條播間距30cm,深2cm,覆土后踏實蓋草。撒播可將種子與細砂土按1︰3的比例混合拌勻后,均勻灑在苗床上,覆土0.5cm厚左右,再蓋草。播種后每天早晚各淋水1次,以保持土壤疏松濕潤。其生長健壯者,雖當年可開花,但因影響以后的生長,應及時剪除花穗。
紫薇花芽著生在當年生新枝,在修剪時要重剪回縮1年生枝,一般保留整個枝長5cm左右,促進春季發(fā)枝開花。忌短截春季萌發(fā)的新枝,否則易造成只長枝不開花的現(xiàn)象。為了延長花期,生長期可適時剪去已開過的殘花,不讓其結(jié)籽,促進下一輪花枝長出。為了樹干粗壯,可以大量剪去花枝,集中營養(yǎng)培養(yǎng)樹干。
紫薇有紅薇、粉薇、銀薇等花色,在園林中應用價值高,廣泛孤植或群植于庭院、公園、道路、河畔、假山等處。枝干虬勁多姿,花色艷麗,亦可制作成各種盆景造型,配置于適宜的環(huán)境中,有“盛夏綠遮眼,此花紅滿堂”的贊語,是盛夏季節(jié)特的風景,令人賞心悅目。
紫薇藥用經(jīng)濟價值高。其莖、花、葉、根均可入藥,味微苦、澀,性平。有清熱、止瀉、止血、止痛作用。可治療肝硬化、腹水、肝炎,各種出血癥、骨折、乳腺炎、濕疹等病。
紫薇是芳香花卉。對氟化氫、氯化氫、氯氣等抗性較強,對二氧化硫等有較強的吸收能力,吸滯粉塵能力較強。開花時產(chǎn)生的揮發(fā)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,可在5min內(nèi)殺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,對結(jié)核菌、大腸桿菌生長繁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。因此,非常適合于城市綠化和工業(yè)區(qū)種植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