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 |
藝菊基地,煙臺藝菊,江蘇藝菊,山西藝菊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塔菊:一株經(jīng)人工培育形成主干挺立、層次分明、花色勻稱協(xié)調(diào),如寶塔狀的菊株。此菊可由幾層或十幾層組成,高可達3-4米,置于庭園屹立于叢花之中,如,蔚為壯觀。造型菊(扎菊):以滿天星小菊連盆或脫盆套以小蒲包綁扎,置于用竹或洋元等做成的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各種動物等形式的花架上,以添庭園景觀。
為了使菊花品種歸類分型工作逐步統(tǒng)一起來,中國園藝學(xué)會、中國花卉盆景協(xié)會于1982年11月在屆中國菊花品種展覽會期間,在上海召開了菊花品種分類學(xué)術(shù)討論會,討論了花期在10月1日以后、花頭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晚秋菊品種分類問題(小菊品種另列系統(tǒng)),確定以花瓣、花型兩級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(jù),初步確定菊花共分為五個瓣類,包括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?;ㄉ膭澐峙c順序為白、黃、棕、粉紅、紅、紫、綠、復(fù)色共8種,以此八色為基礎(chǔ),各地可增一兩色,為便于品種編號以不超過10個為宜。
寬帶型:舌狀花1-2輪,花瓣一般較寬展。有的花瓣呈船底形,且拱曲;有的長如帶狀,無端卷曲。筒狀花序發(fā)達,顯著外露。該型有兩個亞型,即平展直伸者為平展亞型,下垂飄逸者為垂帶亞型。荷花型:舌狀花3-6輪,花瓣寬厚,各瓣排列疏松、內(nèi)抱。全花外形整齊,略呈扁球狀,外觀似荷花。筒狀花顯著,盛開時外露。
有營養(yǎng)繁殖與種子繁殖兩法。營養(yǎng)繁殖包括桿插、分株、嫁接、壓條及組織培養(yǎng)等。通常以扦插繁殖為主,其中又分芽插、嫩枝插、葉芽插。在秋冬切取植株外部腳芽桿插。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,芽頭豐滿。芽選好后,剝?nèi)ハ虏咳~片,按株距3-4厘米、行距4-5厘米,插于溫室或大棚內(nèi)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,保持7-8c室溫,春暖后栽于室外。 嫩枝插:此法應(yīng)用廣。多于4-5月扦插。截取嫩技8-10厘米作為插穗,插后善加管理。在18-210C的溫度下,多數(shù)品種3周左右生根,約4周即可移苗上盆。
介質(zhì)可用園土配上1/3的礱糠灰。在高床上搭蘆簾棚遮蔭。全光照的插床,如有自動噴霧設(shè)備,不需遮蔭。 葉芽插:從枝條上剪取1張帶腋芽的葉片插之。此法僅用于繁殖品種。 分株:一般在清明前后,把植株掘出,依根的自然形態(tài)帶根分開,另植盆中。
菊花種子在10攝氏度以上緩慢發(fā)芽,適溫250C。2-4月間稀播,在正常情況下當年多可開花。用組織培養(yǎng)技術(shù)繁殖菊花,有用材料少,成苗量大,脫毒、去病及能保持品種優(yōu)良特性等優(yōu)點。培養(yǎng)基為MS+6BA=(6一芐基嘌呤)1毫克/升十 NAA(蔡乙酸)0.2毫克/升,pH5.8。用菊花的莖尖(0.3-0.5mm)、嫩莖或花蕾(直徑9-10mm),切成0.5 厘米的小段,接種。室溫攝氏26度士1攝氏度,每日加光8小時(1000-1500勒 克司)。經(jīng)1-2個月后可誘導(dǎo)出愈傷組織。再過 1-2月,分化出綠色枝芽。再將分化出來的綠 色芽轉(zhuǎn)移到White+NAAI-2毫克/升培養(yǎng)基 上,約1個月后可誘導(dǎo)生出健壯根系。又培養(yǎng)1 個月,可種于室外。按原來培養(yǎng)液的半量澆灌,這 是試管苗取得成功的關(guān)鍵。
在菊花植株定植時,盆中要施足底肥。以后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。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現(xiàn)蕾時,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;含苞待放時,再施一次濃肥水后,即暫停施肥。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.1%磷酸二氫鉀溶液,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。
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,即開始摘心。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-5片葉,上部葉片全部摘除。待長出5—6片新葉時,再將心摘去,使植株保留4-7個主枝,以后長出的枝、芽要及時摘除。摘心能使植株發(fā)生分枝,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。后一次摘心時,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,去掉過多枝、過旺及過弱枝,保留3—5個枝即可。9月現(xiàn)蕾時,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,每個分枝上只留一個花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