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 |
安微地徑1公分楓香樹,楓香樹規(guī)格,重慶楓香樹,楓香樹小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形態(tài)特征
落葉喬木,高達30米,胸徑大可達1米,樹皮灰褐色,方塊狀剝落 ;小枝干后灰色,被柔毛,略有皮孔;芽體卵形,長約1厘米,略被微毛,鱗狀苞片敷有樹脂,干后棕黑色,有光澤。葉薄革質(zhì),闊卵形,掌狀3裂,中央裂片較長,先端尾狀漸尖;兩側(cè)裂片平展;基部心形;上面綠色,干后灰綠色,不發(fā)亮;下面有短柔毛,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;掌狀脈3-5條,在上下兩面均顯著,網(wǎng)脈明顯可見;邊緣有鋸齒,齒尖有腺狀突;葉柄長達11厘米,常有短柔毛;托葉線形,游離,或略與葉柄連生,長1-1.4厘米,紅褐色,被毛,早落。
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,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不等長,花藥比花絲略短。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-43朵,花序柄長3-6厘米,偶有皮孔,無腺體;萼齒4-7個,針形,長4-8毫米,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(nèi),上半部游離,有柔毛,花柱長6-10毫米,先端常卷曲。
頭狀果序圓球形,木質(zhì),直徑3-4厘米;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(nèi),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。種子多數(shù),褐色,多角形或有窄翅。
主要品種
山楓香樹(Liquidambar formosana var. monticola)
小喬木,小枝及葉背禿凈無毛,葉背常有灰白色,基部平截或微心形,宿存萼齒稍短。
分布于四川、湖北、貴州、廣西及廣東等省區(qū)的山地,多見于500米以上的森林中。
圃地選擇
楓香樹的育苗圃地以選擇在交通狀況良好、與水源距離近、土層深厚、土壤疏松、土質(zhì)較肥沃、pH值為5.5~6.0的砂質(zhì)壤土為佳。為了減少病害,好選擇在前茬為水稻田的地塊上進行楓香樹的育苗。不宜選擇過于黏重的土壤或蔬菜地,這些土壤細菌較多,容易使幼苗發(fā)生根腐病。
病蟲防治
楓香幼苗具有較強的適應(yīng)性。因此一般不易發(fā)生病蟲害。但在剛揭草時,由于苗木長勢較為幼嫩,短期內(nèi)有病蟲發(fā)生??稍诮也莺?d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,一般可用百菌清2000倍液。以后隔20~30d噴百菌清1000倍液,或多菌靈800~1000倍液1次;當(dāng)有蟲害發(fā)生時,可噴甲胺磷1000倍液進行防治。在苗木的生長期間,應(yīng)做好松土除草工作。由于楓香幼苗對除草劑敏感,當(dāng)發(fā)生草害時,一般采取人工拔草的方式,不可采用除草劑。
經(jīng)濟價值
木材稍堅硬,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。
藥用價值
樹脂供藥用,能止痛,止血生??;根、葉及果實亦入藥,有除濕,通絡(luò)功效。
路路通,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果序。味苦;性平。除濕;疏肝活絡(luò);利水。
楓香脂,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樹脂。味辛、苦;性平;止痛;止血;生肌
楓香樹根,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根。味辛、苦;性平。消腫;止痛。
楓香樹皮,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皮。味辛;性平。除濕止瀉;止癢。
楓香樹葉,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葉。味辛、苦;性平。行氣止痛;;止血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