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安徽8公分大葉女貞,大葉女貞,重慶大葉女貞,叢生大葉女貞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起溝做床:大葉女貞播種育苗采用高床。2月中下旬起溝做床。按1.5米打線起溝,床寬1.2米,溝寬0.3米,溝深0.25米。將溝中的土均勻鋪于床面,摟細耙平。為防陽光灼傷幼苗,床向多采用南北向。苗床長度一般在20米以內(nèi),過長須開中溝,使圍溝、廂溝、中溝“三溝”相通,以利排、灌水,同時方便人員作業(yè)。
苗床消毒:播種前可進行1次土壤消毒處理,用70%敵磺鈉可濕性粉劑(1.0-1.5千克/畝)、硫酸亞鐵(15-20千克/畝)晶體拌細土撒施。對地下蟲害嚴重的圃地,提前7天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。
大葉女貞進行條播,在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打線,用農(nóng)具開條播溝,溝深1.5-2厘米,將浸種或沙藏過的種子均勻播于條播溝內(nèi),每畝播種量為20-40千克。播后覆細土1.5厘米厚,再用鋸末、松針、稻草等覆蓋,既保溫、保濕又透氣。然后采用噴灌法澆透水,并經(jīng)常保持苗床適宜濕度。4月底5月初出苗,大部分幼苗出土后,分批揭去覆蓋物。并每隔7-10天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滅菌。搞好撫育管理,當年苗高可達1米左右。
插后管理:大葉女貞扦插后要搞好濕度和溫度管理。
濕度管理:大葉女貞生根很慢,扦插后60天內(nèi)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90%以上?;|含水量不需要太大,否則易爛根。平時可采取多次葉面噴霧方法,增加空氣濕度,減少扦插苗的蒸騰作用。50多天插條可生根,待大多數(shù)插條生根后,逐步通風煉苗。
溫度管理:用小拱棚扦插,春季小拱棚內(nèi)溫度一般在38℃以下。插條生根后煉苗,逐步去掉小拱棚上的薄膜和遮陽網(wǎng),以延長苗木的光照時間,增強其適應自然環(huán)境的能力,培養(yǎng)健壯苗木。
大葉女貞大苗要帶土球栽植,并剪去部分枝葉,以提高成活率。大苗栽植后灌水一定要及時并,否則影響成活。作綠籬株距30-40厘米,成活后統(tǒng)一高度截頂,很快形成密集的籬帶。每年于“五·一”和“十·一”前修剪2次。籬體衰老后,在春季萌芽前齊地面截干更新,重新養(yǎng)護修剪成年青的綠籬帶。注意截干時間不宜選在高溫少雨的季節(jié),否則枝條極易抽干甚至造成整株死亡。
長葉女貞不耐干旱,分栽后要澆好頭三水,三水過后每月澆一次透水,每次澆水后及時松土保墑。雨季勤觀察,及時排除積水,防止水大爛根。入冬前澆好防凍水:要澆足澆透,植株安全越冬;其次要適時澆防凍水,過早過晚均起不到防凍的作用。正常年景,11月底12月初澆好,以晝化夜凍為標準。翌年3月初及時澆解凍水,此后至秋末每月澆一次透水,秋末按頭年方法澆防凍水。
長葉女貞的病害有葉褐斑病,它主要為害幼苗的葉片,發(fā)病初期葉片會出現(xiàn)紅褐色小斑塊,斑點周圍有紫色暈圈,斑塊有黑色霉狀物,隨著病情的發(fā)展,數(shù)個斑塊合并一起,終侵染整個葉片,使葉片干枯脫落。因此,應忌連作栽植,栽前可用高錳酸鉀、福爾馬林等進行土壤消毒,排除栽植地的積水。發(fā)病后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,每周噴灑1次,連續(xù)噴灑4次左右,可防治女貞葉褐斑病。
女貞是偏于喜濕性的植物,但是水分過量又容易引發(fā)疾病,所以一定要嚴格地控制好水分,需要每天進行噴水,以符合女貞對生長環(huán)境的需求,噴水可以利用噴灌設施進行,這種方式即能水分散發(fā)的面積,很好的維持地面濕度,又能合理的控制水分不過量。噴水時間好選擇在每天上午的8點到10點,或者下午的4點到6點,水量以每次一到兩個小時左右為佳。
女貞在苗期生長無須太多的肥料,只要適當?shù)淖肥┤~面肥即可,可以選用水溶性花肥,以每5克兌水2千克的比率,將溶液調(diào)配好后就可以進行噴灑了,時間好選擇在下午4點—6點,水量以將葉片完全噴灑一遍為標準。通常,每半個月進行一次即可。
在光照特別強的時候,我們要拉開遮陽網(wǎng),以避免強光帶來高溫,影響到小苗的生長速度。到了下午4點以后,光照較弱時要把遮陽網(wǎng)收攏起來。但是需要注意是遮陽網(wǎng)就像個陰涼棚一樣,能帶給植株一個舒適的環(huán)境,如果沒有遮陽網(wǎng),它們照樣可以安全,健康的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