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新疆對結白蠟樹,白蠟樹生產基地,重慶白蠟樹,大葉白蠟樹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白蠟樹屬于陽性樹種,喜光,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,在酸性土、中性土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,耐輕度鹽堿,喜濕潤、肥沃和砂質和砂壤質土壤。生于海拔800-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。產于中國南北各省區(qū),多為栽培,越南、朝鮮也有分布。白蠟樹遲于18世紀末期已引入印度、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。
白蠟樹栽植時,先要挖好樹穴,樹穴大小根據樹苗胸徑粗度而定,一般樹穴直徑不能低于樹苗胸徑的15倍為宜,樹穴深度不能低于樹穴直徑的3/4為宜。樹穴過小不利于其根系生長,還容易遭受風害。如果土壤不符合要求,要換客土。先填好底土并踏實,基肥要與回填土充分拌勻,苗木放到樹穴內扶正后,檢查有無根系外露或不順暢,調整好后分2次填土,并分層踏實。
栽植白蠟樹如果是裸根小苗,填土后還要輕提苗,使根系舒展。在栽植時,需要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,如果栽植地條件較好,且土壤較濕潤,栽植深度可略原土痕2-3厘米;如果栽植地土壤干燥且不易澆水,可再埋深8-10厘米。根據樹苗的大小,栽植后需要作支撐的還需立即搭設支架,以防風吹及人為搖動。另外,特別強調的是胸徑8厘米以上的白蠟樹或白蠟全冠樹移植時,提倡帶土球栽植,這樣可大大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。
初冬修剪時,在主干上選擇3-5個分布均勻、長勢旺盛的枝條做主枝,將其余分枝點以下的所有側枝全部疏除,注意剪口要平,并對所留主枝保留40-50厘米長度進行短截。翌年,每個主枝上可保留2-3個側枝,將其余側枝全部疏除,所留側枝長勢一定要強壯。這樣既樹冠豐滿,又通風透光,減少干枯枝的出現及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煤污病主要是由白蠟蚜蟲、介殼蟲、粉虱等害蟲引起,除為害葉片外,對白蠟枝條亦有危害,阻塞葉片氣孔妨礙正常的光合作用,除引起白蠟早期落葉外,是影響苗木的年生長量。煤污病的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葉、病斑上越冬。因為蚜蟲和介殼蟲排泄的黏液會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營養(yǎng),所以一般在這兩種害蟲發(fā)生后,煤污病就會大量發(fā)生。春、秋季是煤污病的盛發(fā)期。
白蠟樹其枝葉繁茂,根系發(fā)達,植株萌發(fā)力強,速生耐濕,性耐瘠薄干旱,在輕度鹽堿地也能生長,是防風固沙和護堤護路的優(yōu)良樹種。其干形通直,樹形美觀,抗煙塵、二氧化硫和氯氣,是工廠、城鎮(zhèn)綠化美化的好樹種。 白蠟樹的木材堅韌,供編制各種用具,也可用來制作家具、農具、車輛、膠合板等;枝條可編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