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吉林金枝槐苗木,甘肅40公分金枝槐,山東金葉槐種植,山東金葉槐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金枝槐錐狀花序,頂生,長25-28厘米,花梗較短,花萼呈吊鐘狀,具灰色絨毛,花冠黃色,具短的小柄。莢果,串狀,長2.0-6.0厘米,直徑8-12米米,小苞片2枚,形似小托葉;花萼淺鐘狀,種子間縊縮不明顯,種子排列較緊密,果皮肉質(zhì),成熟后不開裂,有種子1-6粒,種子橢圓形?;ㄆ?-8月,果期8-10月。
金枝槐苗木常用嫁接繁殖,用國槐做砧木。
國槐砧木的播種育苗:一般畝產(chǎn)國槐苗5500株,常規(guī)育苗,當國槐苗高0.4-0.6米時,可以進行金枝槐的嫁接。
播種:金枝槐播種前用地膜覆蓋大壟,之后穴播,穴深2.5-3.5厘米,株距15厘米,1壟播種2行,行距40厘米,將種子播入穴內(nèi),1穴2粒種子,播后覆蓋2.5-3.5厘米細土,壓實。
苗期管理:金枝槐播種后及時澆水,澆透,以后根據(jù)天氣情況和土壤商情,進行水分調(diào)節(jié),遇到干旱時,及時補水,遇到大雨天,及時排澇。
金枝槐的蛀干類害蟲
主要是銹色粒肩天牛,每2年發(fā)生1代,以幼蟲在蛀道內(nèi)越冬。幼蟲鉆蛀食樹干為害,每年3月上旬幼蟲開始活動,取食為害韌皮部及木質(zhì)部,連續(xù)為害后,形成層被破壞,韌皮部與木質(zhì)部分離,導致受害株樹勢衰弱、枝條干枯,甚至整株死亡,影響園林景觀。
金枝槐葉部病害
主要是炭疽病。該病主要為害葉片、枝梢,多在葉片邊緣和葉尖發(fā)生感染,初呈黑褐色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小斑,后擴大或多個小斑融合成大枯死斑,呈淺灰褐色,邊緣紫黑褐色。嫩枝病斑為黑褐色,病斑擴大繞枝一周,枝條枯死。
金枝槐涂干防治:產(chǎn)卵期前,用涂白劑(生石灰10千克、硫磺1千克、鹽1千克、黏土等黏著劑1千克、水20-40千克熬制而成)進行樹干涂白,其中生石灰和硫磺具有殺菌治蟲的作用,食鹽和黏著劑可以延長作用時間,從源頭上防止產(chǎn)卵。
金枝槐化學藥劑防治: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蟲活動盛期,對樹干、大側枝噴8%綠色威雷觸破式微膠囊200倍液或殺滅菊酯2000倍液,每隔15天噴1次,連噴2次,藥殺成蟲、卵或初孵幼蟲。
金枝槐葉部病害可采用化學藥劑防治:發(fā)病初期,噴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7-10天噴1次,連噴3次,抑制夏孢子萌發(fā)。
干部病害防控技術
加強樹木肥水等養(yǎng)護管理以增強抗病能力;樹干涂白,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殺菌作用;對新移栽樹,及時澆水保墑,增強樹體抗病能力;加強管護,盡量避免樹干受機械損傷;發(fā)現(xiàn)傷口或病斑,及時涂抹殺菌劑,如15%氫氧化鈉溶液、20倍波爾多液或30倍甲基硫菌靈、多菌靈等;雨季空氣濕度大時,用50%退菌特200倍液噴干,防止病菌傳播為害;對大病斑,可在病斑上涂砷平液或不脫酚洗油等防治。
養(yǎng)干是培養(yǎng)樹干的方法,截干和養(yǎng)干是培養(yǎng)金枝槐基礎干形的重要措施之一。金枝槐具體的截干方法如下:
1.在進行截干前先對榆樹砧木進行養(yǎng)根。一般在 ,先在確定好的位置截斷樹頭,控制其生長,在開春季節(jié)將采選好的金枝槐接穗嫁接而成;
2.第二年新枝萌芽生長后要及時對枝條進行修正,采用摘葉,抹芽的辦法保留主干,加強水肥管理,使養(yǎng)分全部集中到金枝槐接穗的生長上;
截干后的苗木需要休養(yǎng)一段時間,若此時發(fā)生了主干,分枝向側方生長的現(xiàn)象,則不能按照原先預定的嫁接高度,而應選取低于彎曲的高度截取嫁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