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何首烏的功效與田間管 |
面向地區(qū) |
首烏又名多花蓼、紫烏藤、夜交藤,屬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,是常見珍貴細中藥材。其塊根入藥,具有、養(yǎng)血、活絡(luò),(截瘧)、消癰;制首烏可補益精血、烏須發(fā)、強筋骨、補肝腎的作用與功效。在我國陜西南部、甘肅南部、華東、華中、華南、四川、云南及貴州地區(qū)均有人工栽培,對于田間的管理注意以下二個方面:
1.水肥管理 何首烏定植后,要經(jīng)常淋水,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,待成活后,視天氣情況適當淋水,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。雨季加強田間排水。
何首烏是喜肥植物,應(yīng)施足基肥,并多次追肥。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機肥,中期磷鉀肥,后期不施肥的原則。當植株成活長出新根后,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-1500kg。然后視植株生長情況追肥,一般可再施2次,每次每畝施入畜糞2500kg。苗長到1m以上時,一般不施氮肥。9月以后,塊根開始形成和生長時重施磷鉀肥,施廄肥、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過磷酸鈣50-60kg,氯化鉀40-50kg。在植株兩側(cè)或周圍開溝施下。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,均以有機肥為主,結(jié)合適量磷鉀肥。每次追肥均結(jié)合中耕培土,清除雜草,防止土壤板結(jié)。
2.搓籬摘枝 何首烏長至30cm時,在畦上插竹條或小木條,交叉插成籬笆狀或三角架狀,將藤蔓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其上,松脫的地方用繩子縛住。每株留1藤,多余公藤苗除掉,到1m以上才保留分株,以利植株下層通風透光。如果生長過于茂盛,可適當打頂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一般每年修剪5~6次,高產(chǎn)田7次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