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(guī)格10cm
刺槐園林用途:刺槐樹冠寬闊、枝葉濃郁,可作遮陰樹或行道樹,也可栽植成林,但刺槐不宜種植于風口處。
刺槐管理養(yǎng)護:刺槐樹播種、根插等法而以播種為主???~9月時自10~20年生健壯母樹上采種。采后經(jīng)曬干、碾壓脫粒、風選后進行干藏。行插根繁殖時,可選粗0.5~2.0cm的根,剪成15~20cm長進行扦插,插后蓋以塑料薄膜可提高成苗率。

刺槐生態(tài)習性:刺槐樹強陽性樹種,忌蔽蔭。刺槐樹耐寒。刺槐樹喜干燥,耐旱,但不耐澇,水淹后會黃葉、落葉甚至死亡。刺槐樹淺根系,易風倒。為菌根共生樹種,能固氮改良土壤,因而在土壤瘠薄處亦能正常生長,但以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,耐輕鹽堿土。刺槐萌芽力和根蘗性強。刺槐樹抗煙塵力強。刺槐樹速生,但壽命短,30年后生長衰弱。

刺槐播種后如何養(yǎng)護
水肥管理:刺槐種子播種后在出面之前不需要過多水分,直到刺槐種子出苗以后再進行澆水,將土壤澆透即可,也不要澆水太多。施肥,在給刺槐澆水時好配合施肥,以免肥料對幼苗造成傷害。
除草:刺槐幼苗在生長期周邊非常容易生長雜草,這時候需要及時雜草,好是定期觀察以免影響刺槐對于養(yǎng)分吸收。
病蟲害防治:刺槐在生長期容易遭受地蛆、象鼻蟲、蚜蟲、立枯病等病蟲害,發(fā)現(xiàn)后及時采用40%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,立枯病采用50%的代森銨300倍進行防治。

刺槐栽培技術
刺槐丘陵山區(qū)造林地以陽坡、半陽坡中下部、低谷帶為宜。利用刺槐根蘗和枝條萌發(fā)力強的特性,主要采用一至二年生健壯苗進行截桿埋根栽植,即起苗時對地上部分保留苗高15-20厘米進行短截,栽植時先將苗木根系蘸泥漿保濕后放入已挖好的栽植穴,扶正苗木,根系舒展,填土分層踏實,春季栽植不須埋土,秋季栽植埋土越冬。注意栽植不宜過深,一般栽植深度比苗木根頸高出1-3厘米,覆高15-20厘米的小土堆埋住苗干,埋土不宜過深應與苗木埋平或苗干外露1-3厘米;土堆不要打?qū)?,到春季不要刨去土堆,以保持苗木周圍土壤濕度?br/>

刺槐育苗管理
剌槐育苗中,掌握幼苗耐旱、喜光、忌澇的特點,是育苗成活的關鍵。 灌水:播種后到幼苗出齊以前不能灌水。出苗后,土壤濕度適中時,要及時松土中耕,提高地溫,有利發(fā)芽。灌水過早,土壤濕度過大,地溫低,容易坐苗或出現(xiàn)黃葉病。在反復中耕松土的基礎上,6月初可以灌第1次水,以后在正常情況下每隔20d灌水1次。7月上旬灌水后暫停一段時間.以促進苗木提高木質(zhì)化程度、增強越冬能力,11月下旬后灌1次冬水。 ?追肥:當刺槐定苗后,結(jié)合第1次灌水進行第1次追肥,施入尿素45-75千克/公頃,6月底結(jié)合灌水追施以氮、磷肥為主的復合肥2次,施肥量為75-195千克/公頃,8月初停止施肥。好是冬耕早春耙地,每畝施腐熟的基肥1500-2500千克。春季整地應提早,深翻、細耙、整平。在整地的同時,每畝用7.5千克黑礬粉拌入5%辛硫磷0.5千克,再摻入40倍的細土,撒入地中,以進行土壤消毒。 松土除草:育苗地要在灌水后或雨后及時中耕,經(jīng)常保持疏松無草。防寒越冬:刺槐一至二年生苗易遭秋霜凍及春風干的危害,致使苗木地上部分干枯,故一年生苗應在秋后挖出進行秋季造林或越冬假植,第2年春季提供造林。

刺槐形態(tài)特征
刺槐落葉喬木,高10-25米;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,淺裂至深縱裂,稀光滑。小枝灰褐色,幼時有棱脊,微被毛,后無毛;具托葉刺,長達2厘米;冬芽小,被毛。羽狀復葉長10-25厘米;葉軸上面具溝槽;小葉2-12對,常對生,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卵形,長2-5厘米,寬1.5-2.2厘米,先端圓,微凹,具小尖頭,基部圓至闊楔形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灰綠色,幼時被短柔毛,后變無毛;小葉柄長1-3毫米;小托葉針芒狀。總狀花序花序腋生,長10-20厘米,,花多數(shù),芳香;苞片早落;花梗長7-8毫米;花萼斜鐘狀,長7-9毫米,萼齒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,密被柔毛;花冠白色,各瓣均具瓣柄,旗瓣近圓形,長16毫米,寬約19毫米,先端凹缺,基部圓,反折,內(nèi)有黃斑,翼瓣斜倒卵形,與旗瓣幾等長,長約16毫米,基部一側(cè)具圓耳,龍骨瓣鐮狀,三角形,與翼瓣等長或稍短,前緣合生,先端鈍尖;雄蕊二體,對旗瓣的1枚分離;子房線形,長約1.2厘米,無毛,柄長2-3毫米,花柱鉆形,長約8毫米,上彎,具毛,柱頭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