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遼五味子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園林用途 |
其它 |
|
冠幅 |
1 |
落葉與否 |
落葉性 |
生長環(huán)境 |
露地 |
樹齡 |
1年 |
樹形 |
其它 |
樹型 |
其它 |
主要觀賞部位 |
觀果 |
本溪遼五味鮮果大而飽滿,直徑一般在7-11毫米,顏色為鮮紅色,果串上果粒結合緊密,呈穗狀,植株結果率高,干品呈紫紅色或暗紫紅色,種皮堅硬而脆,色紅、粒大、肉厚,有油性及光澤,雙種核比例大,占到80%左右。
由于本溪縣特定的地理條件及特的自然環(huán)境使其成為“遼藥”的主產區(qū),明清時期就有人采中藥材出售外埠。
20世紀50年代,本溪縣已有移植中藥材生產。
20世紀80年代中期,本溪縣中藥材生產具備了一定的規(guī)模,本溪遼五味就是其中一種中藥。北五味子是地道的遼寧鄉(xiāng)土藥材,素有“遼五味”之稱。
2006年以來,本溪遼五味經濟效益已被各級所認可,其經濟份額在中藥材GDP總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大,已成為林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2012年,本溪縣遼五味生產面積已達到3萬畝,年產量8700噸,年產值3000萬元,其中東營坊鄉(xiāng)被省命名為遼寧特產“五味子之鄉(xiāng)”,本溪“遼五味”對外影響力逐年增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