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甘肅原生白蠟樹,白蠟樹基地,重慶白蠟樹,白蠟樹生產(chǎn)基地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白蠟樹從生長迅速、無病蟲害的健壯幼齡母樹上選取1年生萌芽枝條,一般枝條粗度為1厘米以上,長度15-20厘米,上切口平剪,下切口為馬耳形。每穴插2-3根,使插條分散開,行距40厘米,株距20厘米,春插宜深埋,扎實,少露頭,每667平方米插4000株。種子發(fā)芽期,床面要保持濕潤,灌溉應少量多次;幼苗出齊后,子葉完全展開,進入旺盛生長期。
白蠟樹進入旺盛生長期,灌溉量要多,次數(shù)要少,每2-3天灌溉1次,每次要澆透澆足。宜在早晚灌溉。秋季多雨時及時排水。本著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則,在雨后或灌溉后拔除雜草,苗木進入生長盛期松土,初期宜淺,后期稍深,以不傷苗木根系為準。苗木硬化期,為促使苗木木質(zhì)化,停止松土除草。
白蠟樹在苗木生長旺盛期施化肥加以補充。幼苗期施氮肥,苗木速生期多施氮肥、鉀肥或幾種肥料配合使用,生長后期停施氮肥,多施鉀肥,追肥應以性肥料為主,少量多次。栽植白蠟樹春秋兩季均可,提倡春季栽植更合適,但春季栽植也需要選擇佳時節(jié)。白蠟春季也宜晚栽,以4月中旬為宜,即苗木體液已經(jīng)流動,且枝條上大部分芽體開始膨大呈小球狀時栽植成活率高。
白蠟樹種植完后,要按要求及時澆好前3水,尤其第1水要澆透澆實,4-5天后再補澆第2水,以后根據(jù)情況澆第3水。栽植當年要盡量保持土壤濕潤,以利于樹苗盡快恢復長勢。秋末要澆透防凍水,第2年早春要澆好返青水,4-5月份正值春旱期,加之中國北方地區(qū)春季風大少雨且持續(xù)時間長,應澆1-2次水。
褐斑病主要為害白蠟樹的葉片,引起早期落葉,影響樹木當年生長量。褐斑病的病菌寄生于葉片正面,散生多角形或近圓形褐斑,斑中央呈灰褐色,直徑1-2米米,大病斑達5-8米米。斑正面布滿褐色霉點,即病菌的子實體。
防治方法:播種苗應及時間苗,前期加強肥水管理,增強苗木抗病能力。注意營養(yǎng)平衡,不可偏施氮肥。秋季清掃留在苗床地面上的病落葉,集中處理,就地深埋或遠距離燒毀,減少越冬菌源。
煤污病主要是由白蠟蚜蟲、介殼蟲、粉虱等害蟲引起,除為害葉片外,對白蠟枝條亦有危害,阻塞葉片氣孔妨礙正常的光合作用,除引起白蠟早期落葉外,是影響苗木的年生長量。煤污病的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葉、病斑上越冬。因為蚜蟲和介殼蟲排泄的黏液會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營養(yǎng),所以一般在這兩種害蟲發(fā)生后,煤污病就會大量發(fā)生。春、秋季是煤污病的盛發(fā)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