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鑫航育2號F1,進口白蘆筍幼苗,進口綠蘆筍幼苗,進口紫蘆筍幼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產地 |
山東曹縣 |
生長適溫 |
15-35℃ |
品種 |
蘆筍苗子 |
類別 |
果蔬類 |
品種純度 |
98.0% |
百粒重/千粒重 |
2g |
含水量 |
8% |
應用場景 |
巨鑫源種業(yè) |
級別 |
原種 |
等級 |
5 |
凈度 |
98% |
發(fā)芽率 |
95% |
播種期 |
多季 |
盛花期 |
不開花 |
包裝方式 |
廠家包裝 |
綠蘆筍在每天上午8-10時采收。綠蘆筍在采收期間肥料跟上養(yǎng)份補助這樣才有好的產量,根據商品質量要求將伸出地面20-24厘米的幼莖,在土壤表面處割下,集中分級出售。采收白筍,一般于3月份前結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壟培土工作。要求土壤細碎,作成底寬60厘米、高40--60厘米、頂寬40厘米的高壟。并達到土壟內松外緊,表面光滑。采收期每天早上8點前及下午4點后兩次檢查壟頂,發(fā)現(xiàn)土表龜裂,應扒開表土,用筍刀于地下莖上部采收,采收時不可損傷地下莖。采后將壟土復原拍平,白筍采后要遮陰保管,及時分級出售。
根的發(fā)育與分布:
發(fā)育次序:初生根—肉質根—吸收根
分布:蘆筍是深根性植物。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~2m內,長可達3m,根的側向分布半徑90~120cm,大可達1.5~1.9m,吸收能力強。
3、蘆筍根系特征:蘆筍莖分地下莖和地上莖,各有不同的功能。蘆筍為須根系,由肉質貯藏根和須狀吸收根組成。肉質貯藏根由地下根狀莖節(jié)發(fā)生,多數(shù)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層內,壽命長,只要不損傷生長點,每年可以不斷向前延伸,一般可達2米左右,起固定植株和貯藏莖葉同化養(yǎng)分的作用。肉質貯藏根上發(fā)生須狀吸收根。須狀吸收根壽命短,在高溫、干旱、土壤返鹽或酸堿不適及水分過多、空氣不足等不良條件下,隨時都會發(fā)生萎縮。蘆筍根群發(fā)達,在土壤中橫向伸展可達3米左右,縱深2米左右。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內的耕作層里。
蘆筍的莖分為地下根狀莖、鱗芽和地上莖三部分。地下根狀莖是短縮的變態(tài)莖,多水平生長。當分枝密集后,新生分枝向上生長,使根盤上升。肉質貯藏根著生在根狀莖上。根狀莖有許多節(jié),節(jié)上的芽被鱗片包著,故稱鱗芽。根狀莖的先端鱗芽多聚生,形成鱗芽群,鱗芽萌發(fā)形成鱗莖產品器官或地上植株。地上莖是肉質莖,其嫩莖就是產品。
蘆筍的粗細,因植株的年齡、品種、性別、氣候、土壤和栽培管理條件等而異。一般幼齡或老齡株的莖較成年的細,雄株較雌株細。高溫、肥水不足、植株衰弱。不培土抽生的莖較細。地上莖的高度一般在1.5~2米之間,高的可達2米以上。雌株多比雄株高大,但發(fā)生莖數(shù)少,產量低。雄株矮些,但發(fā)生莖數(shù)多,產量高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