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別名 |
彌勒佛石雕佛像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彌勒佛,是人們經常供奉的一種佛像雕塑,他慈眉善目,笑容可掬,大肚融融,給人的感覺比較和善,彌勒佛所象征的是未來,在三屆中,他屬于未來佛,是釋迦摩尼佛的弟子,他擁有無窮的力量,無量的智慧,他是未來世界的主宰。
彌勒與釋迦摩尼佛是同時代人。后來碎釋迦摩尼佛出嫁,成為了佛家弟子,在釋迦摩尼入滅之前入滅,為一生補處菩薩,聲譽兜率天內院。之后因緣成熟時,從兜率天宮下生人家,紹釋迦摩尼佛如來的位置,到那時候,娑婆世界閻浮提有赤頭末城,其王名儴佉的,彌勒屆時將托生于此城中一個叫修梵摩的大陳家中,降生、出嫁、成道、說法,其經理一如釋迦摩尼佛。
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,以三會說法化都無量無邊的眾生。初過之后彌勒,值佛而修得慈心三位,故稱為慈氏。乃至成佛,猶立是名也。彌勒佛像跏趺坐姿,左手舉于身體左側,右手置右膝上。頭飾磨光高肉髻,面相安詳,神態(tài)莊肅。上身內著僧祗支,外批袈裟。衣紋寫實自然,圓轉流暢,尤其是腹和腿衣紋呈U形分布,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衣服輕薄柔軟的質感。軀體雄健,肌肉飽滿而富有彈性。整體做工,造型,氣勢恢宏,堪稱盛唐造像之作。
中國歷史上卻有其人的一尊佛,是五代時期人,生于浙江奉化,原名契此,號長汀子,出家于奉化岳林寺。他身軀肥胖,常肩搭一布口袋,他極為珍惜糧食,看見五谷掉地,便隨手撿入布袋,用以施舍窮人,人稱布袋和尚。常見的大肚彌勒佛像大都是圓頭大耳、袒胸開懷、笑容滿面的,后人則根據他特的笑容和開懷的大肚,在各處供有大肚彌勒佛像的寺廟里題寫出許多妙趣橫生、飽含深意的楹聯(lián)。
彌勒形象共有三個。個形象出現(xiàn)在十六國時期,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。該形象依據《彌勒上生經》,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,受到佛的預記,上生兜率天,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,演說佛法,解救眾生。
我國彌勒佛信仰流行很早,西秦時就已出現(xiàn)了繪制的彌勒像,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。五代、宋以前的彌勒像,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,菩薩形的彌勒佛雕像主要表現(xiàn)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。這時的彌勒佛雕像是菩薩裝束,兩腳交叉而坐,或是以左腳下垂,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,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,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(qū)別。大致從北魏開始,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,同時也開始出現(xiàn)穿上佛裝的彌勒佛雕像。彌勒佛像在世人心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