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白石的力作《花實各三千年》以3000萬落槌,加傭金達到了3450萬元,創(chuàng)造了齊白石壽桃題材單件作品高記錄。4個蟠桃賣出了3450萬元,相當于一個桃子的價格就超過800萬,這樣的天價桃子“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了”。
齊白石畫過很多壽桃,但這幅壽桃的珍貴之處在于,這是齊白石畫給李宗仁的作品,做于1937年,這時的齊白石經(jīng)過衰年變法,已經(jīng)形成個性化風格,作品構(gòu)圖巧妙,筆力更加沉厚,意境、格調(diào)更加和諧高超,正進入其富有創(chuàng)造力的時期。這幅壽桃應為白石老人的得意之作,后提款贈送給了李宗仁。
這幅壽桃畫面章法生動,下幅一棵粗壯的桃樹,上方一抹繚繞的云氣,再加之左側(cè)的篆書題跋,搭配巧妙,疏密有致,既描繪出鮮艷的桃子,又烘托出仙境的氛圍,且通過題跋的環(huán)繞使畫面具有一種裝飾性。畫法上,碩大的桃實直接以沒骨法畫出,筆尖用極重的洋紅,筆根水份飽滿,再以藤黃點染,墨色,表現(xiàn)出桃實嬌艷的特質(zhì);葉子以淡色畫出,后用濃墨勾葉筋,筆法率意,與桃實構(gòu)成冷與暖,粗與細的對比;樹干以淡墨寫出,造型粗簡,使其不喧賓奪主。整幅布局生動,變化多端,造型簡約,筆墨粗獷樸拙,色彩鮮艷亮麗,應是齊白石創(chuàng)作盛年的一幅佳作。
《洛神賦》,是的畫家顧愷之依據(jù)曹植《洛神賦》內(nèi)容畫的作品,畫卷通過反復出現(xiàn)曹植和宓妃(洛神)的形象,描繪他們之間的情感動態(tài),形象地表達了曹植對洛神的愛慕和因“人神之道殊”不能如愿的惆悵之情。其中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,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。被稱為“中國傳世名畫”之一。
鄭板橋的繪畫藝術(shù)在清代初期我國書畫藝壇上,升起一簇閃耀著奇光異彩的藝術(shù),這就是畫史上的“揚州八怪”。他們在繼承我國古代書畫的傳統(tǒng)基礎上,創(chuàng)造性地發(fā)展了我國的文人畫,積極倡導詩、書、畫、印的綜合藝術(shù),從而了我國繪畫嶄新的畫風,為中國繪畫史的發(fā)展作出了新的貢獻。而在這些的群星里,為皎皎者應首推鄭板橋。
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國延綿450年不斷十三代詩人的文化世家。他于文、史、哲諸領域博古通今、通郵中西,提倡“回歸古典、回歸自然”,身體力行“以詩為魂、以書為骨”的美學原則,對中國畫的發(fā)展厥功至鉅,了“新古典主義”藝術(shù)的先河。他的文、史、哲著述中,所透露的人文關懷為國內(nèi)外學界所共稱,而其文章之雄奇優(yōu)美,多次被譽為海內(nèi)之。作為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特別顧問,曾在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(fā)表“回歸古典、回歸自然”“趨近自然”“根本善”的專題報告。1984年,日本岡山縣建立范曾美術(shù)館,為中國于世界享此殊榮者。1986年,范曾先生捐建南開大學東方藝術(shù)大樓。范曾先生宅心仁厚,慈愛博施,曾被命名為“中國慈善家之ー”。
范曾先生筆耕不輟,著作等身,著有《大丈夫之詞》《中國畫研究法》《經(jīng)史漫步》《范曾詩稿》《莊子顯靈記》《范曾簡墨》《尊賢畫集—范曾與八大山人神會》《范曾詩文集》《范曾詩稿》《范曾散文三十三篇》《老莊心解》《論文學》《趨近自然》《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》《大木蔥蘢》等約150部,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130部。
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評:癡于繪畫,能書;偶為辭章,頗抒己懷;好讀書史,略通古今之變。
書畫作品欣賞
傳播書畫之美,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
他畫春柳,春意盎然。從筆墨與構(gòu)圖,盡顯畫家率真、寫意之風,將江南水鄉(xiāng)美麗迷人的景象展露得惟妙惟肖。
吳冠中 1976年作 春 34×34cm
吳冠中 倒影 31.5×42cm
樹影 47.5×45cm
吳冠中 春柳 70×46cm
吳冠中 1989年作 莫奈故居池塘 65×67cm
吳冠中 春如線 64×87cm
吳冠中 1992年作 不爭春 79×67cm
吳冠中 80年代作 水鄉(xiāng)小橋 65×37cm
吳冠中 1980年作 杭州虎跑泉 68 X 36cm
吳冠中 1989年作 江南水鄉(xiāng) 42.5×35cm
吳冠中 2001年作 伴侶 66×66.5cm
吳冠中 1989年作 黑天鵝 42.5×35cm
吳冠中 花港觀魚 48×40cm
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,13歲時學畫山水。49歲為變革山水畫,行程數(shù)萬里旅行寫生。晚年用筆趨于老辣。擅長畫山水、人物,尤其擅長畫牛。?
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,或行、或臥、或鳧于水中;牛背上,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,或觀山,或引吭,或競渡,寥寥數(shù)筆,便勾出一幅質(zhì)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。